自我歸零的家族旅行

歐洲古城石板路考驗長輩腳力

如果要帶家中的長輩或小孩旅遊,你對於這趟旅行的定位是什麼?

 

我的建議是,你自己對於這趟旅行的期待值必須歸零,把自己的身份轉化為導遊與領隊,從頭到尾從早到晚張羅一切,不要把它當成「自己與家人」的旅行,而是以「家人」為主體、自己充當全程照護者的旅行。

 

換言之,一切要以小朋友或老人家的考量為優先,不好走、有太多上下坡的景點,直接放棄,有沒有他們很想要前往、但交通不方便到達的地方?那就果斷坐計程車或是包車,不要靠大眾交通工具頻繁轉乘;如果他們怕冷(有哪個熱帶居民不怕冷呢),避開秋冬時節;如果手頭有餘裕,讓老人家搭乘商務艙;而要是搭乘經濟艙,也要想辦法讓老人與小朋友在貴賓室裡面休息,吃飽喝足,在登機前處於最佳狀態。

 

在要陪伴老小的狀況下出遊,重點是「要為他們創造美好旅遊回憶」,而不是當成以自己為中心的旅行。

 

家族旅行必須把老小放在第一順位


我有某個朋友的媽媽一直很嚮往歐洲旅遊,身體不好、無法跟團與自助行的她,終於得到兒子答應安排行程,於是,我接到了他的來電,問我有沒有去過葡萄牙,他想要安排一趟全家福三代同行的歐洲之旅,我問了人數,年齡,他報上了長輩的年紀,我客氣詢問老人家健康與行走的能力,他的回答很輕鬆,「哦,我媽媽需要拐杖,但旅行走路不成問題。」

 

等等,拄拐杖的人,旅行走路「不成問題」?這句話有矛盾吧,而且,兒子代答得這麼輕鬆,我覺得很有問題。

 

我好心提醒他里斯本有「七丘之城」的稱號,高低起伏的地勢就算對年輕人來說也並不輕鬆,何況是拄拐杖的老人家?他聽了我的質疑之後支吾其詞,又繼續問我,「那波多呢?排個兩天夠不夠?」我的天,又是另外一座山城。我解釋了一下當地的景點與地勢,委婉直接建議更換地點,歐洲其他大城市也可以滿足長輩對於歐洲觀光的想望,但他卻給我這樣的答覆,「可是巴黎羅馬我跟我老婆都去過了……

 

「你媽媽沒去過啊。」

 

「這是我們全家人的旅行,要兼顧大家的需求。」

 

「等等,剛剛忘了問,你小孩多大?」

 

「快兩歲。」

 

「帶小孩到歐洲玩很辛苦哦。」

 

「我太太很會照顧小孩,不成問題。」

 

歐洲古城石板路是嬰兒推車大挑戰


一聽到這樣的回覆,我火氣全上來了。我想起了某次在杜拜轉機回台的時候(阿聯酋的中轉時間超累,無論是以亞洲還是歐洲時區計算都是應該要深眠的半夜),我看到等候區有某個年輕媽媽已經累得睡著,但雙手依然緊抓嬰兒推車,而她身邊的老公卻宛若陌生人一樣,自顧自在忙著滑手機。認定照顧小孩是母親天職或是妻子預設值的男人,怎麼有資格生養下一代?

 

「歐洲不少市中心古城區都是石面道路,幼兒推車不是那麼方便,萬一遇到下雨濕滑,對老人家來說也很辛苦,你要不要再考慮一下?」

 

「可是小孩現在不到兩歲可以買嬰兒票,超划算……

 

「老人走得辛苦又危險,老婆推嬰兒車累得半死,你確定這樣很划算嗎?」

 

對方被我潑冷水,愣了一會兒,最後訕訕說道他會再想想看,自此之後,我們就沒有聯絡了。我不知道他最後是否成行,就算有,能否得到「兼顧一家人」的歐遊回憶?我抱持問號。不過,如果他願意讓自己的角色歸零,在這一趟的旅行心甘情願擔任付出與照顧的角色,至少,可以讓老人家圓夢;至少,有某個家族成員得到了美好回憶,至少,他可以在這一趟家族之旅當中、得到不一樣的體驗與情感交流。

 

也祝福願意「犧牲」自我、在旅途中擔任全程照護者的每一個人,我相信你們最後會得到獨一無二的豐厚收穫與滿足感。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