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台灣在世界各地的顯像

 

波士尼亞曾經飽受戰火蹂躪

來自遠東的小島,向亞洲以外的陌生人介紹自己的國家成了一大挑戰。最常出現的反應之一是「哦!泰國……」聽到這樣的答案先不要生氣,這反應情有可原,台灣人也會弄混瑞士與瑞典,奧地利與澳洲(Austria and Australia)也不少人會搞錯,在維也納甚至可買到以此為梗的袋鼠包包與T恤。

 

如果對方本來就知道台灣,很可能是知道台灣的某些知名C to C品牌,比方說捷安特(Giant)或是美利達(Merida),華碩電腦(Asus),如果是在十多年前,可能還會提到宏達電(HTC),那是在歐洲各大3C賣場還會出現炫目台灣手機專櫃的黃金年代。

 

現在,更多人知道了台積電(TSMC),明明是B to B、一般消費者不會知道的品牌,而原因大家也都很清楚了,晶片供給、戰略重要性、台海與美國角力,讓它頻頻躍上國際新聞版面,台積電也就此成了島國命運的浮木。

 

靠電影也能打響知名度


這些廠牌享譽全球,固然讓我與有榮焉,但我更希望世人看到的是我的同胞們為了生活與未來多麽努力拚戰,不論在多麽偏僻的小機場,都可能會看到某個英語也許不那麼流利、期盼能夠靠著滿臉笑容與手提箱裡的產品型錄拿下訂單的台灣外銷業務。

 

有時候,台灣的知名度會在令人意外的舞台發光發亮。有一次,我搭義大利火車的時候和鄰座乘客聊天,一聽到我來自台灣,他立刻驚呼,「我知道台灣!我知道蔡明亮!」而且,對方講出蔡明亮的那三個字發音還超級標準。原來,這位在台旅居多年的馬來西亞人的名導,在那一年因為《郊遊》得到威尼斯影展評審團大獎,自然也讓台灣跟著一起大放異彩。

 

在某些小眾影展的場合,我也能夠和某些重度影迷聊得很開心,他們對於侯孝賢的作品如數家珍,還有的甚至看過張作驥的電影,能夠聽到來自電影世界裡那個國家的子民,進行畫外音的延伸解釋,想必能夠讓他們對台灣的印象變得更加立體厚實。

 

有少數人懂得台灣的煎熬處境


最讓我覺得意外的幾次經驗,都發生在我萬萬沒想到的地點。其中一次是在印度的達蘭薩拉郊區。當地認識的美國友伴,因為一層層間接關係知道了某位西藏唐卡大師的深山工作室,我們走了兩個小時才到達(當地人也幾乎都是靠雙槳路在山區移動),這位大師名聞遐邇,連美國好萊塢明星都向他訂購唐卡,熱門程度可以想見,而要是下訂的話,交貨時間必須要排到了好幾年之後。

 

既然是工作室,那就表示裡面有負責繪製草圖的是緊張兮兮的年輕小徒弟,大師在旁氣定神閒指導。大師詢問我們從哪來,我朋友先答,而當我說出台灣的時候,大師原本半閉的雙眼突然睜得好大,「台灣?」聲音之洪亮,連小徒弟都嚇得趕緊轉頭,想知道究竟出了什麼事?

 

「我知道台灣!你們的總統新聞我都一直很關心,還有那個就職典禮,阿妹唱國歌有什麼問題嗎……」原來這位功力深厚的大師其實相當入世,關心時事,或者,應該說他關心的是有類似處境、同樣受到煎熬的眾生吧。

 

另外一次,是在波士尼亞首都塞拉耶佛的書報攤。彼時戰爭結束沒多久,街頭很熱鬧,有剛回國的難民,準備大發戰後財的各種小販,轉為地下的各種特務活動。我原本只是打算買個飲料,但老闆對於陌生的亞洲面孔頗感興趣,得知我來自台灣之後,他猛點頭,「我知道台灣!」我本以為這是商人的圓滑話術,但他開始滔滔不絕講述台海關係,甚至還提到了香港與澳門。


我詢問對方怎麼會知道這麼多(我一度懷疑這位仁兄應該是暗樁間諜),他大手一揮,指向遠方山頭的白色新墳,還有四處依然清晰可見的牆面彈孔。


「要是住在這種地方,一定會關心所有可能會發生戰事的區域,」他停頓了一會兒,「希望你們永遠不會有這一天……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