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機沒想像中的那麼糟糕

 

挑對地方轉機處處有驚喜

搭飛機並不是什麼舒服的交通體驗。你必須通過層層關卡,一次又一次排隊,瞬間俯衝向上或向下的身體不適,再加上機艙幽閉狹小空間帶來的恐懼感,難怪大家能想要把航程縮到最短,直航,成了第一優選。

 

不過,身處在「根本不是」亞太轉運中心的台灣,直航的航點並不多,而且直航的票價比轉機票價貴了四到六成,直航?還是非直航?

 

有公司出機票錢的前提,當然是直航,而我以前自己掏腰包搭機,也依然努力秉持這個原則,原因無它,因為我喜歡把搭機的流程時間壓縮到最短,算好時間,最後一個壓線報到,有次不小心大遲到,但意外從經濟艙升到了頭等艙(多年前台灣還有這種艙等),從此更加樂此不疲,好幾次到登機口的時候,排隊登機的人幾乎都已經剩下個位數。

 

轉機是旅途的另一種探索過程


搬到歐洲之後,再也不會以「把搭機的流程時間壓縮到最短」當成追求目標。主因是前往機場的交通狀況難測,可能遇到罷工,而罷工也會造成私人用車增多、增加道路壅塞程度,當然,機場本身也可能會有各種狀況,罷工自然不在話下,排到天荒地老的安檢關與移民關,可能會讓你氣喘吁吁趕到登機口的時候,只能望機興嘆。

 

在這種狀況下,轉機也成了另一個有何不可的選項,甚至,我還因此發現了繞路的幽微美妙。

 

首先,歐亞單程十幾個小時,中間若能活動筋骨幾個小時,未嘗不好,尤其長榮飛歐洲的波音奴隸艙要是遇到滿座,甚至遇到前後左右有惡鄰,那種侷促的壓迫感一定會讓你悔不當初怎麼不買其他航空公司的機票,能夠分兩段喘口氣該有多好。其二,機場宛若觀看世界的萬花筒,可以見識到來自不同國家的旅人百態(當然這要看機場是否為樞紐、航點涵蓋度而定,比方說桃園機場就很難看到來自歐洲、中東、以及非洲的乘客),這絕對比逛品項乏善可陳又價格昂貴的免稅店有趣多了。

 

對於台灣的旅人來說,轉機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可以效法它國之長處,為自家的桃園機場不斷許願。


要是安檢不需要拿出手機筆電就好了……

要是安檢不需要把水倒光就好了......

要是安檢的塑膠盒是自動回送系統就好了……

要是機場內有飯店、而不是膠囊旅館就好了……

要是航站有寬敞大電梯、不需要走電扶梯就好了……

要是有採光良好的賞機貴賓室就好了……

要是處理行李更快速就好了……

 

樞紐機場提供免費觀光市區行程


而某些機場為了把握轉機客的商機,也推出了免費觀光行程,比方說最著名的土耳其伊斯坦堡市區觀光(連吃東西都免費)、韓國仁川機場的首都圈行程、新加坡機場亦然,至於有類似服務、但並非免費的其他樞紐機場的搭配行程,那就不需要列出了。順帶一提,在桃園機場也可以參加類似的半日遊服務,值得稱讚(但台灣人自己應該不太會注意到這一點)。

 

而我最愛的是新加坡機場內的瀑布花園。它的確慷慨大度,在寸土寸金的機場空間營造了一個擬真的自然空間,不過,對我而言,它對我的意義是提醒自己啟程旅行的目的,這樣的人工造景的確值得發出驚嘆,不過,千萬不能忽略了它效仿的對象是真正的自然,我們不喜涉足、甚至嫌惡的荒野大地。

 

轉機依然得要自負風險


狀似「浪費時間」的轉機方式,的確增添了旅遊樂趣。不過,最後還是得加註一段免責聲明,轉機意味著可能失接,務必要保留餘裕,飛機從落地滑行到你真正進入機場可能已經是半小時以後的事(等候空橋、同機旅客下機速度、搭乘接駁車),找尋轉機路線完全不迷路,可能必須再次通過安檢,排隊,恐怕又得花三十分鐘(這就是我為什麼痛恨大型機場的主因之一)。當然,失接就表示托運行李也有風險,在此送上另外一個解方(極簡旅行)。

 

願大家都能在繞路的途中找到自己的驚喜。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