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近白色大地的方式不只是滑雪而已
![]() |
能在阿爾卑斯山區滑雪是人生樂事之一 |
步入大自然的第一課是學習敬畏,面對雪地必須更加謙卑。
看到有人習以「征服」、「戰勝」之類的動詞輕蔑描繪黑線(難度最高的滑雪道)或是off-piste(正規滑雪道之外的路線,生死自負,到位的翻譯應該算是「野雪」)的體驗,總是讓我心驚膽跳。相同的態度,在那些不戴頭盔護具的滑雪客身上也看得到。
別忘了車神舒馬克有戴頭盔,但是在off-piste頭部受到重創,從此成了臥床植物人。
我還記得自己第一次買下滑雪外套時犯下的蠢事。趁著夏季折扣(對,意外的非當季促銷品),我買了一件原價兩百多歐(台幣約九千)、但打折之後只有五十歐(台幣不到兩千)的外套。雖然還得等好幾個月才能穿它出場,我還是喜孜孜東翻西摸,在上臂處摸到了一塊類似長型口香糖的黑色硬物,我正打算要找剪刀除掉那東西的時候,卻被我的伴侶大聲喝止。
「千萬別動那裡!」
「為什麼?」
「那外套原價之所以那麼貴,除了品牌之外,就是那一塊東西!」
滑雪有其外部風險
我仔細查看,果然有RECCO: Advanced Rescue Technology字樣。它是在雪崩時可以幫助搜救人員更快找到你的定位器(歐洲有些雪場也會特別標示有RECCO設備)。雪崩的電影畫面浮現眼前,我彷彿已經感受到死亡的重量,那一小塊東西居然能夠發揮陰陽轉生的魔力,太不可思議了。
「真的有用嗎?」
「如果搜救行動夠快,被埋在表淺位置,可能是多那麼一點機會。對了,這外套會這麼便宜,應該是因為少了配套的褲子。」
「怎麼說?」
「人被埋在雪裡的時候,哪會剛剛好頭在上方?理論上褲子也應該要有一塊定位器,但一定跟外套的位置左右相反,這樣才能夠增加被救援的機會。」
頭下腳上、卡在雪堆裡的場景,一想到就令人窒息,我立刻上網搜尋「雪崩」、「自救」等關鍵字,果然,分不清方位,是被大雪埋身時面臨的第一個問題,這時候該如何辨別上下?吐口水。地心引力不會對你使出幻術,這就像是掉入混濁水中時一樣,吐出氣泡,就可以辨別哪個方向是水面。不過,我本來誤以為是救難神器的RECCO,卻在網路上被人戲稱為是「偶爾尋獲超冰冷屍體」(Recovering Extremely Cold Corpses Occasionally)的頭字語。
親近大自然有其他選擇
準備好一切,保持警醒,剩下的就不是自己能決定的了。雪崩可能很難遇到,但是滑雪受傷甚至喪命的故事不僅是新聞,也是自己與周邊親友都會發生的真實事件(滑雪之後得躺在床上工作)。所以,看到過於窄小的山路通道,我總是先退到側邊,等到沒有人的時候再好整以暇繼續滑;沒有把握的地形就用落葉飄(我和伴侶都是單板愛好者)慢慢移動,看過春暖花開融雪之後、在阿爾卑斯山谷底發現亞裔無名(誰沒事會帶著護照上山)滑雪客屍體的新聞,我真心盼望自己不要以這種極限運動的方式登出人生。
深入雪地如養貓,必須觀察,學習,才能夠找出與它的完美互動,急躁恣意的舉動,只會引來對方無情狂怒的暴力反擊。
過了幾年之後,我們找到了一種更徐緩、更善待自己身體(滑雪速度高達數十公里)的方式,而且與雪地更加親近,ciaspole,穿雪鞋健走。拜臨近阿爾卑斯山之賜,冬季山徑有多條路線,長短任君選擇。算好時間,在背包裡帶足熱茶與食物,輕鬆上路。再也沒有排隊搭纜車、擠雪道、排隊進小屋的煩躁與喧囂,我們聽到了只有自己喘息的那一種寂靜,而且,我們發現了以前在滑雪時根本看不見的各種活躍之獸蹤,而也留下了與牠們相伴的足印。
在廣袤的雪白世界當中,我們不是征服者,而是與萬物平等的兩隻動物。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