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遊牧的基本弔詭
![]() |
疫情後出現了大批數位遊牧工作者 |
疫情結束之後,有些事成了過去式,有些卻方興未艾,由於遠距工作在疫情期間已經培養出相當成熟的操作模式,數位遊牧(digital nomad)也開始成了工作的顯學流派之一。
網路上出現了各種數位遊牧的資訊,包括宜居城市排行榜、附插座咖啡店的名單(這才是真正數位遊牧的驛站)、以及各種社群網站。身為資深數位遊牧一族的我,對於新世代會交流哪些訊息,自然充滿了興趣。我發現裡面的熱門話題卻讓我充滿了困惑……
在旅途中拚命找工作
「嗨大家好,我即將要前往曼谷,我平常以數位內容製作維生,要是大家知道哪裡有工作機會,請通知一下,謝謝。」
「有人需要攝影嗎?我在峇里島,價錢好商量。」
「想知道峴港有哪裡可以打零工,謝謝。」
以上舉的地點都是熱門亞洲觀光勝地,除了風景優美與充滿異國情趣之外,對於數位遊牧工作者來說,最大的吸引力是便宜。而這也成為眾人詬病的一大問題,這些族群造成了當地房屋租金價格上漲,但是對於本地經濟卻沒有任何助益,畢竟他們的工作成果奉獻的對象是遠距的公司企業。好,暫時先放下這種道德與灰色法律地帶(繳稅以及停留目的是否符合簽證項目)等問題,我的疑問是,不是應該本來就有工作在身、前往另一個城市,才算是數位遊牧嗎?到了一個消費便宜城市,四處打探哪裡有工作機會,這不就是非法移工嗎?
還有,這些族群顯然在異國有工作需求或焦慮,否則也不會在社群提問,就算是極致窮遊,也一定得要吃喝移動與住宿,也就是說,花錢。如果沒有足夠資源與工作機會,到底是要遊什麼?為什麼不先好好在自己的國家找工作?沒有錢,想要旅遊,但想到的方式卻是花錢買機票飛到另一座城市煩惱錢的問題,是不是哪裡搞錯了?
交流網站被房仲與民宿業者攻陷
我對另一種數位遊牧族群的資訊交流網站也很有興趣,住宿。畢竟這是旅遊的最主要開銷,不過,查看了一些論壇之後,實在胃口盡失,真正數位遊牧分享的住宿少之又少,反而是房屋租賃仲介與民宿業者假數位遊牧之名在拚命打廣告。一樣,是不是哪裡搞錯了?
我也曾經在旅途中遇過符合眾人對於數位遊牧真正想像的工作者,比方說,某位任職谷歌的員工,他每個月都會安排一場長短不一的旅行(非出差,是自己到處玩),需要工作的時候就進谷歌的當地辦公室。我好奇詢問他是否會透過公司訂房取得好折扣?他苦笑,其實反而是自己訂房更便宜,第三方訂房網站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折扣,為了要節省住宿支出,他訂房也都是專找雅高體系的便宜商務飯店IBIS,他是這麼說的,「畢竟白天都在四處搭車走路旅遊,回到飯店也只是洗澡睡覺而已。」
我還認識另一個英國電腦工程師,我知道的最資深數位遊牧工作者,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移居峇里島,他當初移居的理由很簡單,不是因為消費水準,他的coding薪酬移居全球任何一個城市都不成問題,完全就是愛上了另一個城市(我懂,想想倫敦的冬天,還有得穿羽絨衣的初夏)。天氣好,風景美麗,民風淳樸,可以從事各種活動。所以他一開始就申請合法簽證,也沒有當今數位遊牧喜歡群聚取暖的習慣,反而是住在當地村落,租的是簡樸小房,閒暇時間學印尼語、衝浪、還有做菜(果然悠閒)。
等等,這樣應該不算是數位遊牧了吧?應該說,遊牧多年,終於以數位方式找到了自己的新故鄉。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