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漠城市裡的意外善意

大都會的電梯搭乘文化考驗人性

在某些大城市裡,如紐約,倫敦,還有東京,觀光客就連走得太慢,都很容易招來當地人的白眼(當然如果你有天生無視他人白眼的能力或恥力,恭喜)。你的步伐速度應該要與他人相同,遵循某種只有當地通勤者才明瞭的前進默契,千萬不要任意停在路中間或是突然做出Z字形動線擾亂。

 

我和伴侶第一次從倫敦城市機場入境英國的時候,傻呼呼地站在錯誤位置等優步,沒想到過了十分鐘之後,有正在辛苦的好心工人(一月寒冬他只穿一件T恤、滿頭大汗)從遠處衝過來,指示我們正確的地點,果然,看到司機老早在等我們了。

 



倫敦的溫暖人情體驗


我們上了車,向司機致歉之後,兩人心中都充滿感恩,也想到了各自在英國的其他暖心遭遇。我多年前搭乘晚班班機到希斯洛機場,準備混個幾小時之後、搭乘早班巴士前往劍橋訪友。沒想到遇到警察在盤查半夜逗留機場的旅客,其他人應該都是要準備要搭乘特早班班機,警察發現我並沒有要搭機,完全沒有刁難的意思(反觀桃園機場,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詢問我接下來的行程,好心提醒我不要睡過頭,還詢問我是否確知搭乘巴士的地點,最後加祝旅途愉快。到了早上,我準備找尋巴士位置的時候,隨口詢問了一個在為白牌車攬客的當地人,我本來不抱任何希望,畢竟人家在做生意,沒想到對方不但好心指路、還一路帶我前往目的地。

 

比起伴侶的經驗,這個小故事顯得清淡如水。他有次在倫敦東區的快餐店吃東西吃到一半,遇到有人帶刀找老闆尋仇,老闆一邊準備防守,流露兇狠目光,但也一邊忙著趕客人出去,面色溫柔頻頻道歉,「真是不好意思,今天沒辦法招待了,怕你們受傷……」我的伴侶帶著沒吃完的東西匆匆離開,只希望這位超有禮貌、而且情緒切換超快的老闆平安無恙。


在東京市中心的戒慎恐懼


 在(相對)冷漠的東京市區,我們很努力想要抓住那一種如大群洄游生物在移動的韻律感,讓自己也成為團隊裡的小魚,不過,我們還是會偶爾出包,成為阻礙水流的小石。這個社會的物理空間受到高度擠壓、人人限縮自我、只求完成群體之最大利益,對我們來說,這不僅僅是一種異文化衝擊,也讓我們肅然起敬,需要有多麽強大的集體意志,才能夠形成這麼自律嚴謹的社會?不過,要是有選擇的機會,我們是否願意長居在這樣的地方,那就另當別論了。

 

在這樣的環境之下,要求當地人對觀光客容忍甚或展現熱情待客之道,我覺得是某種強人所難的逾越要求。如果我是當地每日必須晨起、花一小時通勤擠沙丁魚的上班族,無視車廂擁擠程度硬把大行李箱擠上去、興奮高聲談笑的觀光客,的確是清透生活完整秩序裡的雜渣。

 

在某個細雨綿綿的下班尖峰時段,我和伴侶卡在東京新宿車站這座地底迷宮之中,幸好我們沒有帶行李箱(極簡旅行的第一步),但一直上上下下還是狼狽不堪。最後一次要往上的時候,我們決定搭乘電梯,快要到達電梯口的時候,看到裡面已經滿員,我們自然而然放慢腳步,準備等待下一班次。

 

新宿車站迷宮的陌生人善意


沒想到,裡面有兩個人對我們招手,向我們示意趕快進來,我們當下的第一反應是搖手微笑婉拒,沒想到這一次有更多人舉手示意,我和伴侶對看一眼,立刻同時小跑步衝過去,電梯內真的出現了神奇流動,剛剛看起來明明爆滿的小小空間,居然正好喬出了剛好可以塞下兩人的位置,我不好意思回頭張望,心想裡面的每一個人都忙著縮肚吸氣吧(幸好我們入境隨俗,並沒有使用香水),就連我後方背著吉他的青少年似乎也泰然自若,我們完全沒有聽到物件碰撞的異聲。

 

當電梯門關上的那一刻,我們覺得很幸運,在這種整座城市都可以擰得出水的低迷天氣,居然遇到了願意釋放善意的一小群人。整個搭乘電梯的過程不到三十秒,但體感時間卻宛若是美妙的三分鐘,陌生人的每一個細膩姿態與表情,都成了烙印在我們心中的永恆定格。

 

這樣的一瞬,是最棒的旅行紀念品。



留言

熱門文章